第2311章 正式任命
幾天之後,省委組織部正式行文,任命張銀峰為濱州市委常委、市委組織部長。
消息傳出來之後,所有人都大吃一驚。
大家是真的沒想到,到最後的贏家竟然是張銀峰。
當然。
市委秘書長的人選還在討論當中,不過沈青雲聽省委組織部長高長河的說法,貌似省委那邊有意讓自己選人。
他也不著急,想著再等等看,畢竟自己明年或許就要調走,真要是提拔一個秘書長上來,反倒是給人家添麻煩。
轉眼間,時間來到了八月份。
八月的濱州像被罩在透明的蒸籠裡,老槐樹上的蟬鳴密得能織成網。
沈青雲的辦公室敞著窗,穿堂風卷著熱浪撲進來,吹得案頭的文件紙嘩嘩作響。
他用紅筆在開發區環評報告上圈出個刺眼的問號,筆尖懸在半空時,辦公桌上的內線電話突然響了,鈴聲在悶熱的空氣裡顯得格外尖銳。
「沈書記,我是肖如水。」
電話那頭的聲音帶著罕見的興奮,背景裡能聽見玻璃杯碰撞的脆響:「有件急事向您彙報,國家科學院的林俊威院士,帶著考察團到咱們濱州了。」
「林俊威?」
沈青雲握著筆的手頓了頓,筆尖在紙上洇出個墨點。
這個名字有點耳熟,他皺著眉在記憶裡搜索,不過卻想不起來在什麼地方聽說過了。
「很有名氣麼?」
他對肖如水問道。
「是的。」
肖如水的聲音拔高了些,對沈青雲解釋道:「林院士是國內頂尖的科研專家,在複合材料領域拿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。您說巧不巧,他在粵東考察時,偶遇了咱們招商局的王海生,倆人聊得投緣,王局長一邀請,院士居然真帶著團隊來了。」
窗外的蟬鳴突然變得聒噪,沈青雲起身走到窗邊,望著樓下被曬得蔫蔫的月季。
陽光把辦公樓的影子拉得很短,像塊被烤化的黃油。
「考察團什麼時候到的?」
他的手指在窗台上輕輕敲擊,瓷磚的涼意透過指尖傳來,不解的問道:「怎麼沒提前打招呼?」
「剛下高速,正在往市區來的路上。」
肖如水的聲音裡帶著點急促,對沈青雲解釋道:「王海生同志說事先沒敢聲張,怕您太忙了,想著先接過來再說。這不是怕失禮,趕緊向您彙報嘛。」
沈青雲的眉頭擰成個疙瘩。他拿起桌角的通訊錄,指尖劃過王海生的名字。
這位招商局長膽子向來大,去年為了拉一個電子廠項目,在對方公司門口蹲了三天三夜。
但這次也太冒失了,國家科學院的院士可不是普通客商。
更重要的是,上次那個恆達集團的事情,沈青雲記憶猶新,他可不敢輕易相信任何人。
「他們來考察什麼?」
沈青雲想了想,目光落在開發區的規劃圖上,那裡用紅筆標著幾個待建的產業園,開口對肖如水問道「是談科研合作,還是……」
「王海生說,院士對咱們的鋁業基地很感興趣。」
肖如水在那頭翻著文件,紙張摩擦聲沙沙作響,對沈青雲興奮的說道:「林院士團隊好像在搞新型鋁合金材料研發,想找個產業基地做中試。您看,這可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!」
沈青雲沒接話,拿起自己的手機在網上開始搜索了起來。
很快,他搜到了林俊威的材料,照片上的男人穿著白大褂,頭髮稀疏卻眼神銳利,介紹裡寫著「專註基礎研究三十年,成果轉化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五。」
看著這上面的內容,沈青雲的指尖在成果轉化率幾個字上重重一點,心中有點奇怪,這樣的科學家,怎麼會突然跑到濱州市考察產業合作?
打個比方來說,這就好像一個垂垂老矣的老者,突然有一個美女過來,說我欣賞你的內涵,想要嫁給你!
這事情,怎麼想都覺得有點莫名其妙。
「沈書記?」
肖如水的聲音帶著試探,小心翼翼的說道:「我已經讓接待處備了車,您看是不是……」
「市政府先出面接待。」
沈青雲放下手機,手指在桌子上輕輕的敲打著,最後說道:「安排他們住黃河飯店貴賓樓,安保按二級標準做。」
說到這裡,他停頓了一下,對肖如水囑咐道:「告訴王海生,把考察團的行程報給我一份,每一項活動都得有明細。」
「是。」
肖如水連忙答應下來。
掛了電話,沈青雲站在窗前,看著熱風捲起地上的紙屑。
他想起父親沈振山說過的話:「反常的好事背後,往往藏著沒說透的緣由。」
林俊威這樣級別的院士,要合作也該找省級開發區,怎麼會被一個地市級招商局長說動?
要知道。
院士可不是一般人。
科學院院士是科學界的最高榮譽稱號,代表著一個國家在科學技術領域的頂尖水平與核心力量。其地位不僅體現在學術成就的高度認可上,更延伸至社會影響力、資源調配權以及國家戰略決策層面,是一種兼具專業性、權威性和公共價值的終身身份象徵。
不誇張的說,如果這世界上有財閥、軍閥的說法,那院士就屬於是學閥最頂尖的那批人。
每一個院士的背後,都有各種千絲萬縷的關係,甚至不誇張的說,哪怕是省市領導見了這些院士,也要客客氣氣的。
這樣的人,居然主動來濱州市,這讓沈青雲很難不懷疑他的真實目的。
桌上的涼白開被曬得溫吞,沈青雲喝了一口,舌根泛起苦澀。
王海生去年考核時,張銀峰當時還是秘書長,私下提過一嘴,說這人為了政績有點急功近利。難道這次又是急著拉項目,沒摸清對方的底細?
正琢磨著,走廊裡傳來一陣腳步聲,張銀峰邁著自己一貫的輕緩卻帶著節奏的腳步走了進來。
他進來的時候,沈青雲正對著林俊威的資料出神。
「書記,組織部的整改報告……」
張銀峰抱著文件夾進來,看見沈青雲在那發獃,有點意外。
「放那吧。」
沈青雲點點頭,隨即說道:「知道了麼,有個院士來咱們濱州市考察了。」
「您說那個林俊威院士?」
張銀峰驚訝的問道。
「你怎麼知道?」
沈青雲不解的問了一句。
「王海生髮的朋友圈。」
張銀峰笑了笑,隨即說道:「我就順手在網上查了一下。」
沈青雲點點頭,指尖在桌面上畫著圈,輕輕的說道:「"招商局說是偶遇,但我總覺得有點蹊蹺。你見過哪個頂尖科學家,會因為聊得投緣就臨時改變行程?」
窗外的蟬鳴突然停了,空氣安靜得能聽見自己的心跳。
張銀峰把文件夾放在桌上,輕聲說:「要不要讓熊楊同志那邊留意一下?查一下這個考察團的背景。
沈青雲搖了搖頭:「先不用。」
他拿起內線電話,撥通了肖如水的號碼:「如水同志,你親自去接待,多聽少說。問問清楚考察團的具體訴求,是技術合作還是產業投資,有沒有帶合作方案。」
他頓了頓,加重語氣:「記住,不要輕易許諾政策優惠,一切按程序來。」
掛了電話,他走到書櫃前,望著裡面排列整齊的黨史文獻。
陽光透過百葉窗的縫隙,在書脊上投下明暗相間的條紋,像一道道警戒線。
「老張。」
沈青雲突然開口對張銀峰說道:「你說一個科學家,突然熱衷於經商,可能是什麼原因?」
張銀峰想了想:「要麼是科研遇到瓶頸,需要產業資金支持。要麼是……」
他斟酌著措辭,緩緩說道:「可能團隊裡有懂商業的人在推動。」
沈青雲沒說話,指尖在《資治通鑒》的封面上輕輕摩挲。
他想起彭東南案的教訓,任何反常的舉動背後,往往都藏著沒攤開的牌。
林俊威帶著考察團突然到訪,到底是沖著濱州的鋁業基地,還是另有目的?
「你先回去吧。」
沈青雲對張銀峰說道。
張銀峰微微點頭,便離開了沈青雲的辦公室。
沈青雲的心裡卻沒放鬆警惕,他拿起開發區的規劃圖,紅筆在鋁業基地的位置圈了個圈。
熱風再次湧進辦公室,帶著黃河邊潮濕的水汽,吹得文件紙又開始嘩嘩作響,像在低聲提醒著什麼。
他走到窗前,看著熱風裡重新振作起來的蟬鳴,決定先按正常程序接待。
不管背後有什麼緣由,林俊威的院士身份擺在那裡,禮數不能少。
至於其他的,走著瞧便是。
辦公桌上的涼白開被他一飲而盡,溫熱的液體滑過喉嚨,像在提醒他保持冷靜。
濱州的發展需要科技助力,但絕不能為了政績冒不該冒的險。
他拿起紅筆,在考察團行程表的空白處寫下四個字:靜觀其變。
窗外的陽光依舊熾烈,但沈青雲覺得心裡的那點疑慮,像被風卷著的雲,暫時停在了看不見的地方。
該來的總會來,重要的是做好準備,守住底線。
隻不過,警察的直覺告訴沈青雲,這位林俊威林院士的身上,肯定隱藏著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