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79章 市委第一次常委會
一個星期之後。
市委會議室的長條木桌被晨光鍍上一層金邊,十一隻青瓷茶杯裡的茶葉在熱水中舒展,像一片沉默的森林。
沈青雲走進來時,手腕上的手錶正指向八點半,秒針的滴答聲與他皮鞋敲擊地面的節奏奇妙地重合。
「開始吧。」
他將黑色封皮筆記本推到桌前,鋼筆在封面上輕輕一頓,金屬筆帽反射的光落在自己的銘牌上,淡淡地說道:「大家彙報一下近期的工作吧。」
「我先說說吧。」
市紀委書記熊楊率先翻開筆記本,紙張翻動的聲響在寂靜中格外清晰:「紀委監委上周共受理信訪舉報四十七件,其中涉及國企改制問題的佔三十一件。」
他推了推眼鏡,鏡片後的目光掃過全場,淡淡地說道:「我們內部已經已對國資委原主任童青忠立案審查,查明其在紡織廠改制期間收受好處費五十萬元。另發現零六年至今,有十七名科級以上幹部存在違規處置國有資產問題,相關線索已移交案管室。」
「處理名單複印給各單位。」
沈青雲的指尖在桌面上輕輕敲擊,嚴肅的說道:「要讓所有幹部知道,侵吞老百姓的錢,遲早要吐出來。」
說著話,他轉向常務副市長肖如水,開口說道:「如水同志,國企改革專班的工作進展如何?」
「正在進行當中。」
肖如水的手指在文件夾邊緣摩挲,指腹沾著淡淡的墨痕:「已完成全市一百五十家改制企業的資產清查,發現閑置廠房三十七處、未處置設備一千兩百餘台。我們計劃將造紙廠舊址改造為工業記憶博物館,既保留歷史痕迹,又能帶動周邊商業。」
他頓了頓,聲音壓低半分:「但涉及一百三十戶職工的拆遷安置,需要財政支持……」
「錢的事稍後議。」
沈青雲打斷他,目光轉向市長劉彥昌:「市長,民生保障方面有什麼新舉措?」
劉彥昌端起茶杯抿了口,杯蓋與杯身碰撞發出清脆的響:「已撥付首批補償款三千萬,惠及近千名下崗職工。有群眾拿到錢之後,特地讓社區主任送來感謝信。」
說著話,他從公文包裡掏出信箋,紙張邊緣有些捲曲「她在信裡說,沒想到十年的冤屈還能昭雪。」
沈青雲接過信箋時,指尖觸到紙面的褶皺,彷彿摸到了那些被歲月磨出的老繭。
想了想,他緩緩說道:「把這封信複印下發,讓所有幹部都看看。」
他轉向組織部長彭東南:「幹部隊伍建設要跟上,不能讓老實人吃虧。」
「是的。」
彭東南的鋼筆在筆記本上疾走,筆尖劃破紙面的聲響格外用力:「我們已經調整了五名在改制中失職的縣區常委,擬提拔六名長期紮根信訪一線的幹部。下周開始對全市科級幹部開展歷史責任專題培訓,第一課就請紀委的同志來講課。」
「要讓他們知道,每個數字背後都是活生生的人。」
沈青雲的聲音陡然加重,鋼筆在桌面上劃出一道淺痕:「趙茹同志,政法系統的社會治理有什麼新進展?」
趙茹的筆記本上畫著密密麻麻的流程圖,筆尖懸在「社區矯正」一欄:「已在全市二十八個社區設立矛盾調解室,配備專職調解七十六名。秦佑天事件後,主動來反映問題的群眾增加了四成,我們正在建立陳年積案銷號制度,爭取年底前化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信訪積案。」她擡眼時,睫毛上沾著細碎的光,對沈青雲說道:「但基層警力不足,十七個鄉鎮的派出所平均隻有十名民警……」
「給編製,加人手。」
沈青雲的回應乾脆利落,坦然說道:「維護老百姓的安全,不能打折扣。」
說完這句話之後,他轉向宣傳部長楚俊生,認真的說道:「輿論引導要跟上,不能隻做滅火隊員。」
「書記放心。」
楚俊生的臉頰微微泛紅,他下意識地拽了拽領帶,對沈青雲解釋道:「已製作《濱州往事》系列紀錄片,第三集《改制中的堅守》昨晚播出,收視率創年內新高。」
他翻開手機備忘錄,介紹道:「網友留言近十萬萬條,其中希望政府能查清所有舊賬的點贊量超過五萬。我們計劃下周邀請老職工走進直播間,現場回應補償款發放問題……」
上次的問題處理不好,在沈青雲面前失分不少,他是真的生怕沈青雲把矛頭指向自己,畢竟衛仲河已經證明了沈青雲的影響力有多大。
「要直面問題,不能迴避。」
沈青雲打斷他,將一份文件推到桌中央,平靜的說道:「下面我部署下一階段重點工作,分三個方面。」
他豎起第一根手指,目光如探照燈掃過全場:「第一,開展改制遺留問題清零行動,由朱曉元同志牽頭,肖如水同志配合,紀委熊楊同志負責監督,三個月內完成所有補償款核算髮放。財政部門要列出一筆專項資金,不夠就壓縮辦公經費,再不夠就暫緩政府大樓維修,老百姓的錢不能欠,幹部的臉不能丟。」
市長劉彥昌立刻翻開財政報表,指尖在數字上跳動:「可以從土地出讓金中調劑四千萬,再申請省級專項補助三千萬,缺口應該能補上。」
他的筆尖在「公務用車購置」一欄劃了道橫線,想了想說道:「今年的新車採購計劃暫停,先保障補償款。」
畢竟是市長,這方面他還是很有經驗的。
「很好。」
沈青雲豎起第二根手指,緩緩說道:「第二,實施民生溫度提升工程,由趙茹同志負責,彭東南同志協助。在所有社區設立民情速辦窗口,要求四十八小時內回應群眾訴求。對全市困難職工建立一戶一策幫扶檔案,確保每個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。」
「沒問題。」
趙茹在筆記本上重重畫了個星號:「我們聯合人社局開發了就業幫扶小程序,已錄入崗位信息兩千三百餘個,下周組織專場招聘會。」
她擡頭的時候,眼裡閃著自信的光:「還打算請一些群眾做形象大使,請他們幫忙宣傳。」
「這個沒必要。」
沈青雲聞言擺擺手,直接說道:「我們為人民服務,為什麼要讓群眾替你們宣傳?該做什麼做什麼,不要搞那些政績工程。」
聽到他的話,眾人面面相覷,但最終還是點點頭答應著。
畢竟人家才是市委書記,不同意他們也隻能忍著。
沈青雲沒有再說別的,而是豎起第三根手指:「第三,推進幹部作風轉變年活動,由彭東南同志牽頭,楚俊生同志配合。建立歷史問題終身追責制,不管幹部調去哪裡,當年經手的事出了問題,一律追查到底;在媒體開設幹部承諾牆,讓群眾監督我們的工作進度。」
嘶!
聽到這句話,眾人倒吸了一口氣冷氣。
彭東南的鋼筆在紙上劃出深深的痕迹:「已擬定《幹部作風負面清單》,包含十八種問責情形,其中對群眾訴求推諉扯皮被列為重點。下周開始組織幹部到秦佑天家所在社區開展蹲點調研,每人至少住三天。」
「要帶著真心去。」
沈青雲合上筆記本,金屬搭扣發出清脆的響,一字一句的說道:「秦佑天用極端方式告訴我們,老百姓的隱忍是有限度的。我們坐在這會議室裡,每句話都要對得起那些在改制中吃虧的職工,對得起那些相信黨能做主的老百姓。」
「書記說的沒錯。」
劉彥昌突然放下茶杯,杯底與桌面碰撞發出悶響:「我提議把每月十五號定為市長接訪日,我帶頭接訪,不搞形式主義,不走過場。」
「我附議。」
市委副書記朱曉元推了推眼鏡:「我覺得市委也應該設立歷史問題舉報專線,二十四小時有人值守。」
會議室裡的氣氛驟然熱烈起來,常委們紛紛表態,鋼筆在筆記本上沙沙作響,像春雨落在乾涸的土地上。
沈青雲看著眼前的場景,突然想起之前在公安系統工作時,父親說的那句話:「老百姓的眼睛是秤,能稱出幹部的良心。」
「散會前強調一句。」
他的聲音不高,卻帶著千鈞之力,緩緩說道:「下次我們再開常委會,不是聽彙報,是看成果。誰要是糊弄了事,別怪組織不講情面。」
眾人紛紛點頭,他們自然明白沈青雲的意思。
如今已經過了正月十五,這位沈書記馬上就要晉陞副部級領導,到時候人家進入省委常委會,他們在沈青雲的面前,就更加沒有話語權了。
或者說。
如果誰要是在這時候陽奉陰違,不把沈青雲的話當回事,影響了他的晉陞,到時候面臨的,將會是狂風驟雨一樣的攻擊。
擋人前途如同殺人父母,尤其是沈青雲這種年少得志,眼看著就要起飛的更是如此。
所以。
沒有人會在這時候選擇站在沈青雲的對立面,去挑釁他的威嚴。
大家想的都很簡單,那就是儘快把這個事情落實下去,免得惹來麻煩。